今天是:
年青律师的发展困境
947人阅读

“青年律师沙龙”实录
   特邀嘉宾:杭州市律师协会会长、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主任章靖忠
   杭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、国浩律师集团(杭州)律师事务所主任沈田丰
   主 持 人:市律协团委书记、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炜
   主持人:上海市律协一份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,该律协7129名会员中的30岁以下律师
,占了总人数近80%,可其创收额仅占了2005年该市律师创收总额28亿元的20%,反过
来说,即80%收入由20%中年律师创造。
   青年律师初出茅庐,虽有冲劲、有朝气,但缺乏前辈所拥有的经验、关系和客户。现
律师事务所,不少实行提成制,对青年律师往往重使用、轻培养,甚至忽视培养;青年
律师许多因没案源而长时间内分文未获,不得不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境地。沙龙现场调
查也显示,在座青年律师,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绝大多数,能以业务养活自己的屈指
可数,仅两位。对此现象,两位嘉宾怎么看?
   章靖忠:现在的确存在这么一个矛盾。资深律师特别是合伙人,一方面需要年轻律师
的业务协助,且事务所发展也需要年轻律师;但另一方面,他们又担心辛苦培养的年轻
律师日后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,或者翅膀长硬了就飞走。因而就产生有的律师事务所
和合伙人不重视年轻律师,不关心年轻律师的成长。
   另外,年轻律师一入行,就会面临严酷的竞争态势。提成制逼着年轻律师出去找业务
,然受资历、经验、人脉等方面限制,年轻律师往往很难开拓市场或客户资源。据我了
解,绝大部分年轻律师入行第一年的月工资可能只有1000多块。但这个年纪又是一个用
钱高峰期,租房得花钱,买房得花钱,结婚得花钱,光靠那么点钱过生活,的确有些艰
辛。
   所以,资深律师因担忧而不愿找、不愿带,年轻律师想发展而迫切要平台、要机会,
完成原始积累。这是个矛盾。
   年轻律师怎么在困境中找到出路,值得研究。杭州创业环境良好,律师业市场正逐步
拓展,我觉得,以上问题还是发展中的问题,有破解路径的。一方面要改变一些律所和
合伙人的短视;另一方面要加快现代合伙机制的建设,从制度上、从机制上包括分配制
度等进行改造,从而为年轻律师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。就协会层面而言,这个问题已被
重视,并提出关心两种人:一是青年律师,二是外来创业律师;同时也出台了些措施,
来推动这方面工作。
   沈田丰:我个人觉得,存在这一现象,是正常的。试问,你们家现在,挣钱最多的谁
?不会是你爷爷,也不会是你,肯定是你父母。以后你会取代你父母的地位,同样你的
地位以后也会被你的子女所取代。
   律师业也这么一代一代地过来。现在,经过多年的堆积我们成了中坚,很多业务可能
都盯着我们合伙人而来的,但十年后,可能就是盯着你们而来了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你
们有没有这份雄心和力量,让客户信任你们。
   刚才提到的提成制,很多年前我就反对。我个人认为,提成制会毁了律师业,因为它
会让律师过度商业化,变得没有理想,只向往金钱。有经验的律师不去培养后人,不去
赡养前辈。所以我们需建立一个良性的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,但这很不容易,仍有待于
大家努力。
   招年轻律师,我个人不主张招太聪明的人,因为聪明往往会反被聪明误,所以如果你
自己觉得很聪明、很能干,这并不是件好事。我们更注重“忠诚”。忠诚包括两个最基本
内容,一是对客户忠诚,哪怕迟钝一点,也终能把事情做好;否则再好的客户也不可能
服务好。二是对律所忠诚,包括对事务所的团队,对领导、同事及周边人,如果不忠诚
就没有办法相互合作,没相互合作就做不好事情。
   虽然“忠诚”两个字,听起来会有些过时,但你们要想获得前人的信任,以后接好前人
的班,就必须要看重“忠诚”这两个字。
   主持人:有这么一篇报道,广州某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,其授课的一个班级40名学生
中,愿意从事律师的仅5人,其他愿意去公检法等部门当公务员。的确,法学毕业生中进
律所工作的比例,近年在逐年下降,甚至部分入行的年轻人又选择了离开。两位会长对
此如何看?
   章靖忠:总的来说,律师是个毁誉参半的行业,令人羡慕却不受人尊敬。曾有过一“女
孩最喜欢男友从事职业”排行榜,律师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。这说明,不少人误以为律师
是个高收入职业。其实,律师业因其正义、神圣而“发光”。
   法学院毕业生为什么不愿直接从事律师?这几年,虽然律师作用在不断发挥,但其社
会地位并不高,或者说,律师社会作用尚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与理解。这是原因之一。

   第二个原因是受传统文化影响。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根本就没有律师文化,直至上世纪
三四十年代,一些大城市才有所谓的律师,真正出现是在1979年后,至今也就27年。此
外,传统文化对律师是排斥的,所以执业环境不尽人意。
   第三个原因是律师业市场化后,特别是与司法行政脱钩后,行业竞争异常残酷,很多
人所以不愿入律师业,或者入了行又转行。
   最后,行业本身也存在些问题,如职业公共性正逐步弱化。律师业,本身基于公共需
要而产生,但现实是其公共性正被弱化,或者说职业正义性、神圣性正被淡化,商业性
反倒浓厚起来,甚至有人还说将律师产业化,对此我是不认同的,我认为律师是国家法
律制度的构成部份,正义性、公共性是律师业的本质。队伍中极少部分律师存在忠诚度
、专业水平低等问题,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律师声誉。
   怎么看待律师这个职业呢?我觉得,性质上,它既是国家法律制度一部份,又是现代
服务业一部份,是双重性的;律师是政治人、法律人,同时又是经济人,其使命除维护
法律正确实施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外,也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有偿法律服务。这两种性
质,关键是如何平衡。发展地来看,律师业是很有吸引力的,
1979年全国律师不到300名,到现在已达13万名。杭州每年一百多名地增加,北京等大城
市,每年则一千名地增加。发展是比较快的,特别是近几年。
   沈田丰:存在即合理。我国与他国不同,如美国社会是靠律师建立起来的,律师建立
了整个社会的基本规则。法官从律师中来,政府官员从律师中来。在美国,律师事务所
是从政、从事国家职业的最初训练地;另外,美国律师业已发展多年,已经相当成熟了
。
   为什么年轻的法学院毕业生不愿做律师?我想这因为到目前为止,律师还不是一个稳
定的职业。今天可能拿到一个案,但明天不知道还是否会有案子做。也就是说,今天做
完事情后,你根本无法预知明天有什么事可干。律师在中国不是个稳定职业,刚毕业的
大学生,会愿去从事一个不稳定职业吗?
   在我国,律师还不是个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。欧美国家,你要进入法律这个行业,最
初的培训地方就是律师事务所,之后可去当法官、去政府部门,但我们中国没有这么个
通道,一旦做了律师就可能一辈子做律师。然而,这个职业没权力,金钱也不多,很多
时候往往连自身权益都无法保障。另外,律师行业很辛苦,压力很大,这个全世界都一
样,律师得不断加班,时间靠拼命压缩。所以要当律师真是要有决心。但我觉得,中国
律师或者说我们,真正的赚钱时代还没到来,因为我们现在基本上仍单兵作战,挣的是
作坊式生产的辛苦钱;看看美国律师挣什么钱,是机械化大生产的钱,是流水线操作的
钱。这就是差距,我们现在所做的,就是给我们这个行业作铺路石,未来还得靠你们去
做,或许你们会赶上中国律师挣大钱的时代。
   主持人:去年始,市律协出台规定,新律师第一年年费全免,第二年减半收取,这对
新入行律师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。今后,市律协还会有什么新举措,来确保新鲜血液
的不断输入?
   章靖忠:行业协会,一个很重要职能就是维护律师执业权利,为律师成长搭建平台。
律师业要持续发展,未来得靠青年律师,所以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,牵手青年律师也
就是牵手律师业未来。协会层面而言,一、创造氛围,让全行业来重视青年律师,解决
青年律师生存、成才困境;二、除年费减免、免收继续教育培训费等措施外,还设立了
“杭州青年律师培养基金”,每年滚动的,主要用于资助青年律师深造;三、今年始,市
政府每年会划拨60~1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行业人材培训,而这些资金绝大部分将用于年
轻律师身上;四、目前协会各专委会都在制定业务流程或操作指引;五、沙龙是个好形
式,方便业内人士经常聚会,互相熟悉了解、沟通信息、探讨问题。最后希望青年律师
更多地参与协会工作。
   沈田丰:我补充两点,一是根据市政府拨付专项基金的使用要求,市律协会组织进行
反倾销、涉外投资、公司业务等方面的专业培训;我们也在联系香港、新加坡等地的律
师公会,条件成熟时,选派年轻律师去培训、工作,费用主要由协会承担。第二点,市
律协团委有一职能,即正确引导青年律师,避免被被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污染而变得
庸俗。
   主持人:青年律师入行,目前大部分靠老师带。这种传继模式,当然有其好的一面,
但反过来想,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青年律师的发展?
   章靖忠:我1988年进律所,当时情况与现在不完全一样,那时没什么指导老师,基本
上是自己独立做。当时,国家出台法律不多,服务对象法律意识也很淡薄。我们提供的
法律服务产品也很简单。现在不一样了,客户越来越成熟,很多领域如保险、金融、房
地产、证券等的客户本身就高学历、高智商,其在该领域的经验和法律知识远超过你。
正因为这样,那些客户就不会满足于一般法律服务,而希望得到高价值、高质量的法律
服务,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的法律服务产品要专业化,甚至是创新的。另外,现在法律浩
如烟海,已很难准确说出1979年开始国家出台了多少部法律、法规,这就给提供法律服
务增加了难度。如此情况下,年轻律师如果没经过系统训练,去给一个年长的、更懂本
专业的客户提供法律服务,很困难。国外,年轻律师入行前均会经历一个长时间的系统
培训,半年、一年甚至更长,但我们还做不到。所以,我们现在还很大程度上依靠师父
带徒弟模式,这在现有条件下也是个好选择。当然,每个师父水平会有高低,师父修行
高,你的起点就高,成长就快;师父修行低,你的发展可能会受一些影响。关键是你跟
着师父走,但不能受师父局限,一定要有相对独立性。如果一个律师三年后,还不能完
全独立,还不能出师的话,那就要反思一下:律师职业是否适合你?不过,我也不赞成
一开始就让你独立操作,那对你、对律所、对客户都是不负责任的。
   沈田丰:师父传带,我想还是非常必要。如果没师父带,你想要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
律师,几乎是不可能;要成为一名优秀的、走得远的律师更不大可能。当然,传、帮、
带可能不仅仅限于师父一个人,律所中会有很多好律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,听人家聊
天、讨论案件,都是一种培养。但系统学习还得靠自己,外因只是条件,内因才是关键
。律师业现在越来越专业,很难想象,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生敢在没人带的情况下做手术
。我们律师也一样,必须在老师指点下才可能去思考总结,才会发觉思维是否严密、是
否缺陷。律师不经过系统训练,不大可能成为专业人士。如果有师父带你,你的进步、
成长会很快。但怎么才能赶上师父?我看,你得争取用三年时间走完你师父花了二十年
走的路,这样你才可能赶上他。除师父传帮带外,自身学习也很重要。刚毕业时,我觉
得大学四年读了那么多东西,绝大部分都没用;但现在我发觉,大学里学的远远不够用
!我们需要不断学习,补充专业知识,提升专业水平,而且学习越深入,你越会觉得需
要学习的东西越多。现在律师业,越来越专业化,专业化到你可怕为止。比如我,现在
做公司收购兼并及股票发行上市等,如果三个月不去看相关信息,或离开这行业三个月
,回来后我说的话可能就是外行话,那要被客户笑话的。所以,律师业是一个残酷的行
业,自己一定要努力,尤其是年轻律师,要努力熬过开始的两三年,完成质变。
   主持人:一法学院学生,2001年毕业即进了上海某大型所,专门从事公司上市法律事
务。五年下来,他反倒困惑了:自己已执业五年,但平时亲朋好友偶然前来咨询,却连
最基本的夫妻财产如何分割、盗窃构罪金额多少等都不清楚?与此同时,部分年轻律师
则有什么做什么,刑民案件有接,当然也就没能实现专业化。请问,作为事务所主任,
你们会需要怎么样的律师?或者说,如何看待全面型律师和专业型律师?
   章靖忠:做到象那位法学院学生那样,婚姻法不懂、刑法也不懂,我觉得这就对了;
他要是什么都懂,就和我们提倡的专业化冲突了。最近,在谈一个飞机租赁项目,和我
接触的那个美国律师就是专门搞飞机租赁的。他除了飞机租赁法律业务外,其他的都不
懂,这就是专业化。对一个律师来讲,如果什么都做,时间长了就会困惑,面上谈起来
好象都懂一点,但实际上却没一个方面是很精的或者说做得很深。这对日后成为成功律
师是一种阻碍。作为事务所主任,我反对事务所小而全,也反对大而全。因为现在的法
律服务市场非常大,法律服务需求越来越高,什么业务都做,你就做不精,就不可能提
供深层次的有价值服务。上海、杭州等大中城市,具备实现专业化的条件,律师所可根
据自身情况,选择几个部门法作为核心业务,从而走专业化道路。当然,专业化路径并
不是唯一的:天册是事务所先定核心业务,然后合伙人再在其中选择专业发展方向;沈
会长是自己专业化后,再选择去国浩所。每个人要根据事务所、你自己情况,来选择专
业化道路,成功率会高一些。
   沈田丰:我们一方面主动追求专业化,但另一方面也绝不盲追求。专业化程度及精度
,完全取决于你的环境。当具备条件时,你才可选择客户,才可适当专业化。有些律师
离婚案子不会办,刑事案子不会办,甚至连法院门都不知道,但他会做的案子其他律师
也根本不清楚,这都不是问题,仅仅专业化分工不同而已。另外,律师作为专业人士,
职业性质也要求我们对某一方面法律法规、实务操作了如指掌,只有这样,你才可以去
见客户,给你客户提供意见,或者帮助他做一些事情,否则就是外科医生动手术一刀下
去却对后果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,风险就可想而知。我所一律师,做电厂法律的。一
次,我和他去宁波某电厂去,他只看了一下烟囱,就能告诉我这个电厂的利润大概有多
少。为什么?他说,看这个烟囱有多高、直径有多大,就能知道功率有多大,需要煤炭
是多少,一天大概能发多少电。结合现煤价及电价,就能知道电厂毛利润多少,再刨去
其他运作成本,便算出来了该电厂现在挣多少钱。虽然,专业化是令人羡慕的。但我想
,也不要盲目去专业化,你在专业化时,还要看看周边律师是不是能和你做配合,如果
你做这专业,其他律师做其他专业,能形成互补,否则大家不能相互配合单个律师专业
化也是走不远的。专业化与多面手,其实是一个矛盾,但这个矛盾可通过一定方法加以
转换。我们说,律师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职业,但随着专业化发展,律师不应过于独立
,应学会和其他律师配合。未来的律师不是强调自我独立的律师,而是把自己作为大型
机器的一个零件,用大智慧去替代小聪明,发挥团队优势。
   主持人:客户资源是青年律师的最大问题。但青年律师感觉最困难的时期,不是刚入
行时,因为那时心里预期比较低,而是等他执业两三年后,随着能力增加,他对案源需
求会越来越迫切。这个时期,困惑感应该最强烈。所以,希望两位会长能指点。此外,
目前还有哪些领域,值得青年律师去开发?
   沈田丰:我1995年开始往专业化走,选择的是公司法方向,延伸开来有收购、税务、
兼并、对外投资、股票发行等。随着经验增加,偶然也会去做一下房地产、知识产权,
甚至给企业做战略分析。那么,年轻律师和我们,区别在哪呢?比如说一个客户,我能
在短暂谈话后,让他产生合作意向,而你可能聊上几小时也不见得有什么效果。为什么
?一是因为现在的客户,尤其专业客户,他很挑剔;第二是因为随着从业经验的丰富,
我能很快判断出客户的困惑在哪,他想要的是什么,而你看不到。但是,你也要知道,
案子拿下来后,不可能全部的细节工作都自己来做,我会对案件把关,确定一个框架、
一个思路、及具体专业的分析,剩下的要分块落实到我们的律师团队里去。
   年轻律师的成长需有一个过程,从最初整理材料开始,然后学习怎么写文件,再有资
格去签发文件,到最后客户只找你、不找合伙人。那你就成功了。
   至于说到现在,还有什么领域可去开辟,其实很多。道理就是,这个世界不缺少美,
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比如,食品安全,公司章程修订,劳动用工,公路桥梁,反倾
销等。
   章靖忠:我同意沈会长意见。开拓业务不是年轻律师的事,而是合伙人责任。但目前
,杭州很少事务所认识到这一点。很多是师父带一下,然后就让你自生自灭。那么,如
何在这种情况下尽快走出一条路来?我想以下几点可注意:一、高端客户做不了,那就
从低端客户做起,做好每一件事情。做好每一件事情,非常重要,因为律师声誉,很多
时候是靠口碑的。口碑从哪里来?从你的服务质量和你的人品中来。通过你的努力,逐
步建立声誉,积累人脉,从而实现从客户选择你到你选择客户的转变。二、目前无法实
现专业化的情况下,可尝试一专多能,在某一个方面做自己独特的、领先的东西。三、
有条件的话,多参加社会活动,比如法律咨询,专题讲课、义务法律顾问等,扩大影响
,提高社会知名度,这对发掘客户资源是很有帮助。这点,我自己有切身体会,所以目
前为止,我们每年还承担了不少讲课任务。当然,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场课讲下来后,
马上就有客户上门,这是不可能的;只有客户觉得你课上得好,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会想
到你。另外,你要发展、成长,需要获得合伙人重视,让合伙人喜欢用你,你的专业水
平、你的勤勉尽职,都符合他的要求,那么你就能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发展机会。
   目前杭城律师有两千多,市场竞争很激烈,有些人据此称为“红海”。我想主要是在同
一个平面上从事着同样法律事务,即“高度同质化”。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,就会发现
其实不是“红海”,而且还是“蓝海”。因为法律服务可以粗略分为高端、中端、低端三个
层次,如果所有人都在低端这个层面做,那这个市场必然拥挤;但如果我们实行差别化
法律服务,那市场就立体化了,律师生存空间就成倍扩大。另外需补充的,很多法律服
务尤其是新的法律服务,客户其实并不了解,需要我们去沟通、去推销。如前几年我们
把法律服务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,做法律服务风险防范。实践证明,这很受企业欢迎。
再有,很多新市场,不仅包含在高端领域,传统领域也能深入挖掘。我认识的一个香港
律师,他专门做遗嘱,在香港富豪中名气很大。遗嘱,在法律服务中是一个很小的点,
几乎很少有律师涉及,但香港却有人把它做得很出彩。浙江民企老板这么多,几乎都不
重视预先立遗嘱,其实很有必要。如果这方面改变这些人的观念,同样是一个不错的业
务。总之,法律服务很宽广,需要全行业共同去拓展。
   主持人:时下,有些律师在报纸、网站登广告,甚至在公检法、监狱等单位附近发布
广告来招揽客户。这一现象,相当程度说明律师已摒弃以往守株待兔的业务模式,而在
积极采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开拓业务,两位会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年轻律师又该如何将
市场营销理念与业务开拓结合起来?
   沈田丰:营销应更多的是律所责任,而不是律师责任。国外很多事务所都有一个CEO角
色。国内一些大的律师事务所就有专门形象宣传部门,由这个部门来安排律师去讲课、
参加公益事业、参加论坛等,而这些都由事务所提供资金来保障。
   我个人认为,形象宣传、营销策略都是重要的,但主要还要由事务所来做,这样才会
更有计划、更有步骤地往前推进。营销是很讲究学问的东西,登广告或寄信等形式都比
较低层,且这种途径下的客户只能让你累得要命,而不可能为你与客户带来提升,反倒
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律师形象。作为律师,营销的很重要一个方面,就是努力给客户一
种印象,让他们明白律师是高尚的职业,律师是高尚的人,是值得信赖的人,是能够帮
他解决烦恼事情的人,这样律师才是成功的。
   章靖忠:这种宣传、这种推销,根本不是我们所说的行业营销。律师事务所应是一个
严密的组织体,你这样做的本质只是在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,而没去追求律师事务所
价值的最大化。这种思维模式下,事务所就成了一个市场,办公室成了一个摊位。
   至于网络模式,我觉得有些事务所网站就做得很好,对于提升事务所品味,扩大事务
所影响是很有帮助的。我觉得,这个才是营销,而不是说看守所门口竖一个牌子或者法
院门口留一个电话,那是非常庸俗、低级的,这么找实际上也找不到什么业务。
   提问:公司法修改带来了契机,一些客户现在也有这方面要求,比如修改公司章程,
但实践中,对此我们一般很不好收费。请问,怎样才能把业务中的契机变成律师收费呢
?
   章靖忠:首先,我们目前很多法律服务都太肤浅,正因为这样,企业法律顾问费往往
也仅三五万,甚至一两万。我想,能不能去延伸一下?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时才去过问,
或者一年才去一两次,能不能在和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交上朋友后,深入到公司的投资
决策和管理当中去,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延伸服务可以做,并且一旦你做了,你和企业的
紧密度就越来越高,你客户也越来越离不开你。服务得深、服务到位了,收费自然就可
以提高甚至大幅度提升。天册最高的一个顾问单位每年收取一两百万顾问费,就在于我
们能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,一改以往游离于公司之外的传统服务方式。这样做还能带来
一个好处,就是公司很难再离开你;事实上,只要你做得好,他们也不希望你离开。这
是个双赢的结果。
   沈田丰:绝大部分企业,生命周期很短,形象地称之为“七年之痒”。为什么?主要是
公司设立之初,老板太想挣钱,致使行为庸俗和扭曲。我想,比尔盖茨开始做微软时,
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挣钱,而是怎样做软件。这就告诉我们,如果想挣钱,你首先不能
去想着挣钱,然后才能挣到钱。
   提问:我师父做刑事业务,入行刚一年我就自觉不自觉地被专业化了。这样,好处很
明显——大家很快认同我为一名刑事律师,也确实在刑事方面给我带来了很大发展;但同
时我也很顾虑,这样会不会使我的业务空间变得狭窄?
   章靖忠:我个人,对刑事律师特别怀有敬意。现在很多律师以不办刑事案件为荣,甚
至有些大牌律师也远离刑事业务。一个统计数据显示,律师参与刑事案件的比例不是逐
年提高,而是逐年降低。这不是个好现象,因为刑事辩护是最能体现律师价值的,也是
最容易引起社会关注、甚至成名的。留在青史上的律师几乎都是刑辩律师。你的问题,
单就你个人来说是有影响的,但在事务所层面上就不是问题,事务所应当有专业分工和
专业合作,通过分工与合作来解决你的发展空间。还是有回旋余地,因为你可与所里其
他律师一起去做,如果这个客户是你发展过来的,那就应算是你的客户。
   沈田丰: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,我想首先祝贺你成为一名刑事专业律师。刑事律师
现在的确有无奈的一面,但我相信,等到现在的年轻人成为一名专业律师的时候,外界
情况会发生改变。如果在别人都退出这个领域的时候,你还在苦苦坚持,那么等机会来
的时候,你就可以傲视群雄。所以说,成功的人往往就是那个在最艰苦的时候,还在做
麦田守望者的人。
   提问:刚入行的新人,资金少、接触面小,没有更多条件去拓展人脉,这个时候少有
人能去用心学习,可能更多的因为急躁而慢慢陷入恶性循环。想问,在如此急躁心态及
恶性循环之下,年轻律师该怎么样来谋求突破,怎么样去发掘该走的路?是仅凭自己兴
趣能力,还是有更多因素要参考?
   沈田丰:浮躁,是把事情做好的最大敌人,要耐得住性子,忍得住寂寞。因为你一浮
躁,就会使行为扭曲。不用担心没有人脉,时间会慢慢地解决你的问题。我看过一篇有
关葡萄酒的文章,说:法国葡萄酒最好,后起之秀是澳大利亚、美国加州、智利。中国
能产很好的葡萄,也有不错的酒厂,但中国葡萄酒要让世界真正接受,缺少的是时间。
所以,大家不用太着急,最重要的是把你的思想空间、知识空间填满填实;如果你放弃
这些,去搞关系、去应酬,那是缘木求鱼,最后可能会把你毁掉。年轻人大学毕业,要
结婚、要生孩子、买房子车子,面临的困难非常大。这个我们能理解,但这个时候千万
要注意:守住你那颗真诚的心,忍住寂寞,耐住痛苦,这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
,不用去想着怎么跳过此过程,这是人生的一种锤炼。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,没有逃避
的可能。

该文档为付费文档,购买后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全文

/ 1
1 金币
合作伙伴